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棉衣  (第4/4页)
飞扬,没有人,包括她母亲在内,有能力影响她的心情。    她终于站起来了。    晚上,她与男朋友陈启荣见面。    小陈问她:“一定要去吗?”    咏心点点头“这是我的夙愿。”    小陈颓然“我有种感觉我会失去你。”    “是吗,我是那样的人吗,恐怕是你不打算持续这段感情,先打退堂鼓吧。”    “咏心,你心思一天比一天刁滑。”    “最好过来一起念三年书。”    “我有家庭负担,怎么走得开。”    “谁不用负担家庭。”    小陈摸一摸脑袋“我对学生生涯不再感到兴趣。”    “这才是真话。“    “再说,公司已快升我,这次机会一失,不知要等到几时。”    咏心按住他的手笑“而女朋友,真是要多少有多少。”    离别,对他们来说,有少许惆怅,却绝不伤心,现代人的感情就是那么潇洒,一切出于个人选择,不幸丢了旧人,前面还不知有多少新人,何用哀伤。    收拾行李,把公寓租给同事,忙得不亦乐乎。    二姐打趣她:“别去太久,走走好回来了,圣诞节是归期?”    咏心但笑不语,她也不知道会不会半途而废。    简单的行李中不忘那件棉衣。    二姐惊呼“看样子你还打算传给子孙呢。”    “为什么不?”    “我想下一代的年轻人会比较欢迎现款。”    咏心终于收拾心情,出门到加拿大。    那边自有来接飞机的友好,安排她入住酒店式公寓,不知多妥贴。    咏心感慨,是你的总是你的,命中有时终需有,当年十七八岁,即使大哥愿意赞助学费,住宿食用也无着落,何况,求人不如求已,如今全靠自己,不用一辈子背着个恩人,反而轻松。    早十年来,不见得会珍惜进修机会。    此刻,咏心往往留在图书馆直到天黑,不过在秋季,多伦多下午四时多就天黑了。    圣诞新年过了,农历年都快要来临,咏心仍没有回去的意思。    她又不敢对亲友说不想家,怕捱骂,其实离了辛劳繁忙的工作岗位,又不用在人事上尔虞我诈,咏心如放下劳苦重担。    她一向隐隐作痛的胃也好似痊愈,周末与移民彼邦的友人四出找消遣。    一个经济有能力的独身女性往往是社会上最受欢迎的人物,何况她有身份有地位,咏心好不享受。    小陈的信与电传时疏时密,她亦不予计较,她正托移民律师办居留。    一切按步就班,照计划进行,咏心终于有能力安排自己的前途。    这是一项成就,也是一项享受,她身心舒泰,形诸于色,不愉快的童年已丢在脑后。    某个周末,朋友说:“给你介绍一个朋友”咏心于是认识了吴志健,一个见习医生。    吴与她握手的时候说:“我见过你,你是那个穿棉衣的女子。”    咏心没想到她那件旧棉衣那么出名。    “听说棉衣是你父亲留给你的?”    “可以那样说。”    众人都不要,才轮到她。    “很适合你穿。”    “谢谢你。”    吴说:“父母的遗志,由下一代承任,我们的智慧与能力都遗传自先祖,我也非常怀念上一代。”    咏心微笑,说得太好了,小吴无疑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咏心不打算招供什么,毕竟,世上充满难以形容的悲剧,父亲早逝,母亲专横,根本不算得什么。    小吴微笑“听说你家里有男朋友。”    咏心扬起一条眉毛。    小吴说:“我打算与之较量一番。”    小吴言出必行,真的频频约会起咏心来。    他工作时间长,周末也需当值。有时在咏心家,一杯咖啡在手也会打盹。    咏心随他去,自己伏在书桌上写稿寄回去刊登。    咏心有第六感:可能就是他了。    对小陈并无歉意,临别双方都已交待清楚,目标不同,各奔前程。    第二年夏天,咏心收拾冬衣时,发觉那件棉衣遍寻不获。    咏心想,幸亏原装那件在家。    打电话回去问租她公寓的同事,那同事答:“我把你衣柜里的旧衣统统捐给慈善机关了。”    咏心张大了嘴。    呵缘份已尽,她与旧棉衣终于分离。    同事在那边问:“喂,喂,你没有事吧?”    责怪她也不管用,咏心不想失态“各人好吗?”    “小陈快要结婚了,他仍瞒看你?”    咏心一听,顿感轻松“呵,代我恭喜他。”    “咏心,你还回不回来?”    “怎么不回来!别乱讲。”    同事笑“回来做游客是不是?”    “回来接我母亲。”    “你真伟大。”    “一年没捱她骂,简直睡不着。”    “咏心,祝你事事如意。”    咏心挂上电话。    她披上一件凯斯咪毛衣。    旧棉衣时期已经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