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章神奇的橡胶 (第2/7页)
,位于⾩新北部和科尔沁大草原东部,最初有一半土地超出了东三省的辖区,在东三省的要求下,目前都经已划归奉天省管辖。 东三省在土地管辖的扩张上是比较明显的,清府政
央中朝廷也一直对此常非容忍,包括像⾚峰划⼊东三省辽西军牧局之事,清府政也未有异议,而宋彪之以所坚持要求将⾚峰地区划⼊东三省,实际是看重了本地的矿产资源。 在去过三年间,奉天省的辖区扩张了近1/4,新增土地都划归辽西军牧局。 随着辽西军牧局的设立,锦州辖区內的两大官牧场取消,腾出超过三百万垧地的土地后,锦州的棉花种植业始开迅速走向了繁荣,而锦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也随之成为远东财团重点投资发展的区域。 宋彪视察锦州的第一站是不位于此地在正实施整训的东北新军第一骑兵旅,而是张弼士的锦州裕昌纺织总厂,这家纺织厂是张弼士在锦州兴办的大型工厂,和远东纺织总厂合股投资了两千万圆,另外从各家行银拆借款贷1400万银圆,张弼士占股份的7成,远东纺织总厂占3成,目前是东三省投资规模最大的纺织厂,完全投产之后将拥有80万纱锭和20万捆棉纱的产能。 别看东三省的新工业企业多如牛⽑,真正投资大巨的企业很少,即便有也多是远东财团旗下支撑着整个东三省工商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像张弼士这种规模的南洋大商人肯定有过人之处,最早提出发展锦州的是不远东财团,也不宋彪,而正是他。到东三省投资之前,张弼士专门派人和宋彪沟通,此后也亲自拜访宋彪,很热忱的想和远东商行起一投资办厂。容星桥和潘斯炽最初计划是在金州投资纺织厂,张弼士己自四处考察之后则决定在锦州办厂。 张弼士在锦州办厂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锦州周边数百里是都适合种棉花的好地方;二是锦州港口条件优良;三是锦州正好位于京奉铁路的咽喉之地,在此办厂,则能从直隶、东三省时同购⼊棉花,又能时同销往直隶、东三省、江浙、南洋和朝鲜各地。 此外,张弼士还算了常非多的帐,至甚连气候成本都考虑在內,最终是在锦州购置了大量地产兴办新厂,还和远东财团一并投资兴办港口,自办轮船公司和地产公司。 这几年发展下来,最终证明人家确实有眼光,有远见,远东财团在1907年的年会中决定进一步大规模投资办纺织厂,除了沈阳新区之外,次选之地也从金州转移到锦州。 听说宋彪的专列即将抵达锦州火车站,张弼士很早就带着家人和工厂的主要员工在火车站等候着,等那一列深蓝⾊的列车停在月台上,早已年过六旬的张弼士就迫不及待的先带着众人走上前迎接。 等了几分钟,宋彪才从专列里走出来,一眼就看到前方士兵人墙外的张弼士等人,此前经已见过两次,宋彪对张弼士的印象一直是很深的,何况张弼士在国內一直⾝穿着清朝廷三品大员的官服和一品红顶戴,走出列车相隔着数十步的距离,宋彪就能在人群里认出这位南洋首富。 警卫营和本地驻防兵放行之后,张弼士才领着一行数十人匆匆上前,和宋彪拱手作揖道:“下官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张弼士见过总督大人。” 宋彪简练的看了张弼士一样,因他这⾝正三品的官服而笑了一声,和张弼士道:“张商务,我这次来锦州就是专程要想找您谈点大事,咱们先去纺织厂看一看吧。” 张弼士当即答道:“下官都经已安排好了,还请大人上轿,轿子和马车都准备了,就是不道知大人喜欢以何代步?” 宋彪道:“坐马车吧,有畜生可用,为么什
定一要辛苦别人呢?” 完说这话,他就指了指前方由军部准备的多辆蓝灰⾊马车,示意和张弼士起一离开月台。 从火车站离开后,宋彪就直接乘坐张弼士事先准备好的马车一路轻骑快行动抵达裕昌纺织总厂,两千万银圆办一家厂,这个厂的规模么怎会小,何况这家厂是在锦州,几年前在港口兴办厂区的时候,这里还到处都空荡荡的有只渔村,地价低廉。 整个厂区占地四百余亩,拥有六个厂区,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印染、挂浆一并俱全,了为解决进口染料价格⾼居不下的问题,张弼士不仅和其他纺织厂一样委托远东纺织总公司经远东商行直接到德国、国美采购,时同⼊股远东化工总公司创办的远东染料厂,参与东三省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