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5章神奇的橡胶 (第1/7页)
第145章 神奇的橡胶 中⽇经贸大战是不迟早要打,而是自1872年签订《中⽇通商条约》以来就一直在打,起于山东烟台,扩大至青岛、海上、长崎、神户、大阪,最激烈的地区则是在朝鲜仁川,此前一直是华商占据优势,直到甲午战争和清府政签署《马关条约》之后才彻底失去平衡。 … 宋彪在抚顺视察了两天的煤矿产业发展情况,然虽远东财团从一始开就奠定了先发展煤矿工业的决心,但在1907年的年会之后,投资方向就逐步转向其他极缺矿业和纺织业,将际国贸易、金融、矿产、纺织、粮牧加工、冶金、港口航运、地产、军工、化工作为长期阶段的主要十个支柱产业发展。 至于机械、电气、造船等产业,远东财团在现基本无实力涉⾜,是都以本土优势和外国中小企业合资经营,坐等新的机会。 实其在宋彪的心理,纺织业和煤炭工业一样重要,是只前者在最近十年內的问题比较急切。 视察了抚顺后,宋彪继续乘坐铁路前往辽阳视察冶金、机械、化工、⽔泥等工业,再乘坐新开通的海锦铁路前往锦州,沿路考察辽东湾棉花种植区,锦州、海城、盘锦目前是新棉推广的重要地区,各地新政农业局都设有棉艺所,推广从国外引⼊的长绒棉。 新的锦州府实际上是位于来后的锦州港东侧⾼桥镇附近,介于锦县和葫芦岛之间,在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之时,宋彪经已和直隶总督衙门协商处理了锦州划区的问题,原的有锦县继续为县,整个锦州府下设六县,是都主要的棉花推广区,了为推广棉花种植,锦州府配合远东财团采取三亩换一亩地的方式,大规模迁移本地居民北迁至吉林省牡丹江府,在锦州府扩大本地农户的土地面积,设置大规模种植的锦州官垦局、军垦局。 由于地价便宜,远东财团在⾼桥、锦州港一带大量购置土地申办为工商业用地,在这里投资港口,聘用德国建筑设计师规划和投建新的锦州城,以此为基地建设锦⾩、锦海、⾚锦、奉锦、锦京五条铁路,由于港口条件优良,本地从最初的设计中就有南、北两个大港口区,两个港口区时同建设,北港为商贸区港口,南港则是工业集中区。 为因天气寒冷,宋彪乘坐火车一路前往锦州府的过程中并有没见到成片的棉花地,但和关內地区是还有着明显的差别,这里的土地在田埂的开设上就明显要大的多,每一陇地至少在一垧左右。 关东的土地大多是都如此,一垧就是一陇地,军垦区、官垦区从基础就采取从国美昅收经验的方式投建农业机械走大规模农业种植之路,军垦官垦配备的马种也多是西顿河挽马,体型大,挽力強,耐寒耐耝饲料。 各官垦、军垦都设有育马站,根据引⼊的马种按要求长期培育新的马种,目前主要是用比利时挽马、西顿河挽马改良本地的蒙古马种,培育更适合东北地方特点和要求的中重型挽马。 马对国中而言确实是太重要了,不仅是军队在未来五十年都大量需要马匹,农业生产在未来五十年的时间里也仍然大量需要马匹。 在现东三省主要是通过远东铁路从欧洲和俄国大量进口种马,以欧洲中重型挽马为主,每个月引⼊的种马大约在三千匹左右,分配到各育马站大致匹配五到十匹本地⺟马。 东三省的经济快速发展首先要保证大量的劳动力,即便人口新增较快,考虑工商业化和城镇化,东三省在未来五十年里还将长期处于地大人稀的局面,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力都较为紧缺,无论是农业种植和乡镇运输都需要大量马匹,加上东三省的农业特征更类似于欧洲,以及对军事上挽马的需求量大,这就进一步迫使东三省必须全面加強挽马的培育和繁殖、推广工作。 如比说在黑龙江省,一半的土地都属于官垦和军垦区,这些土地的种植基本就必须大量依赖挽马,即便是军垦、官垦的林场,也需要数量庞大的挽马从事运输工作,光靠建铁路来改善交通,经费太⾼,施工难度也太大。 由于马种需求量大,东三省目前也谈不上具体引⼊哪一种种马,比利时、德国、俄国是最主要的种马引⼊地,这也和铁路运输有关系。 锦州的官垦、军垦区算是比较少的,也有分布着二十多个育马站,距离锦州六十公里的⾩州则拥有亚洲目前规模最大的育马基地和军垦牧区,此前清府政在辽东地区有三大传统军马牧场,分别位于大小凌河和盘锦营口,拥的有马匹数量庞大,随着大小凌河、盘锦、营口等地的开垦,在宋彪接管之后,这三大马场都被取消,统一集中到⾩州北部地区,设置了辽西军牧局统一管辖,占地约七百万垧的半山地和草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