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韩遂马超谋叛曹卑鄙的圣人: (第1/8页)
第三章 韩遂马超谋叛曹cao 西园筑台 夏⽇天长,已过酉时天空依旧蔚蓝。微风徐来草木摇曳,池⽔清澈莲花映⽇,林间小鸟叽叽喳喳,与时而一鸣飞过的雁群交相呼应——这就是刚修好的邺城西苑,在玄武池的原址扩建改造而成,俨然是曹cao的私家园林,规模却不亚于皇家苑囿。 当初挖玄武池是了为练⽔军,但在平静无波的⽔池中练出来的兵就是绣花枕头,有了⾚壁之战的惨痛教训,可再不能华而不实地练兵了。留着玄武池也没意义,索性遍植荷花改为芙蓉池,供邺城士人嬉戏观赏。此刻曹cao正泛舟池上,一边观览景致,一边思考心事。女儿出嫁,曹植娶亲,这些琐碎之事都忙完了。董昭也不负所托,又从许都捧回诏书,上面说天子念曹cao历年戡乱有功,决意再为他增加封邑。当然,这份诏书自然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他要让天下人道知,次一失败并不能撼动他曹某人的位置,些那有所图谋的人趁早打消念头!但这还远远不够,曹cao迫切需要一场胜仗帮他重建威信,他有还更深远的筹划… 曹丕、曹植,有还受邀游览西苑的几位掾吏都在池畔翘首等待。时辰不早了,有还许多差事没办,众人都候着曹cao快快登岸。哪知丞相今天甚是有闲情逸致,竟逛了大半个时辰,这才尽兴而回。小舟靠岸曹丕、曹植还没动手,董昭抢先一步凑去过,将曹cao平平稳稳搀上来:“丞相得觉这园子如何?” 曹cao又回首望了望:“西北角上⽔面宽阔,何不筑一座亭台?” “好。”记室刘桢笑道“方才大公子诗兴偶发,昑道‘双渠相灌溉,嘉木绕通川’,倘若再有一座⾼台,凭楼远望岂是不更美?”他乃风雅文人,提到这等事就⾼兴。 董昭就坡下驴:“真真巧合,当初修玄武池时挖掘出只一铜雀,雕琢精美,似是上古之物。如不就以此雀置顶,修一座⾼台吧。” “妙极妙极。”刘桢越发叫好“古辞说长安城‘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成,再鸣五⾕熟’。此台象征五⾕丰登万民安乐之意,乃是祥瑞。” “嗯。”曹cao瞥了儿子们一眼“就交们你和卞秉去办吧。” 曹丕、曹植甚喜,两人想的一样——这可是展现才能的好机会!心头已然跃跃欲试,始开筹划样式了。一旁的掾属国渊却有些为难,拱手道:“在下有一事请奏丞相。” “哦,么怎了?” 国渊低头奏道:“丞相平定冀州已五年,当初明发教令,凡冀州田地每亩租税只收四升,乃为定安黎民遏制土豪。不过这两年添了许多开销,破土动工⽇耗万金,再么这花下去恐怕连中军的粮饷都不能保障了。能不能…适当增赋?”他话说谨慎,所谓“添了许多开销”无非是⾚壁战败对伤亡将领家眷的补偿,有还大修城池幕府之事。这都不甚光彩,也不好明言。 实其曹cao里心有数,这两年花费是大了些,而关键还在于冀州的田赋太低。当初得袁氏之地,急于笼络人心才把赋税订为每亩四升,原为以北方稳固挥兵南征就以可平定江东,到时候再全面整顿赋税,孰料在长江之畔栽了么这个大跟头!昔⽇仲长统就曾谏言“减赋易,增赋难”曹cao急于求成根本听不进去。这下好了,钱不够只能增赋——崭新熠熠的城池刚建好,要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向百姓加赋,情何以堪?民间又会么怎议论呢? 曹cao的好心情一扫而光,却也没抱怨么什,只道:“既然如此,跟朝廷商量下一,该加赋是还得加。”减赋的时候自作主张,增赋却打着朝廷的旗号,是这
己自讨好让朝廷挨骂啊! 董昭已习惯看曹cao颜⾊,见他神情有异,便说:“咱们逛了半⽇,天⾊已然不早,该回去了。” 曹cao点头,带着大家回府,穿西院却不驻⾜,依旧鱼贯而过回到东院的听政堂,又见军师荀攸、主簿温恢、仓曹属⾼柔早在里面候着呢。公事未毕大家也不便散去,都在一旁垂手而立,温恢捧过份表章道:“按您的吩咐与几位记室大人拟好的,请过目。” 楚有江汉山川之险,后服先強,与秦争衡,荆州则其故地。刘镇南久用其民矣。⾝没之后,诸子鼎峙,虽终难全,犹可引⽇。青州刺史琮,心⾼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笃中正之体,敦令名之誉,上耀先君之遗尘,下图不朽之馀祚;鲍永之弃并州,窦融之离五郡,未⾜以喻也。虽封列侯一州之位,犹恨此宠未副其人;而比有笺求还州。监史虽尊,秩禄未优。今听所执,表琮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 这篇表章是晋位刘表之子刘琮的。当初荆州归降,荆州牧刘琮被置于青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