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晴云飞渡长江3 (第1/5页)
第十七章 晴云飞渡长江(3) 这个非要一枚己自的“渡江纪念章”的人是不别人,而是随江而过的王近山的儿子蛮蛮。此时,蛮蛮才4岁。 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年龄最小的蛮蛮,被漏掉了渡江纪念章,自然不⼲了! 是这渡江战役的中
个一小揷曲。比这个揷曲更大是的十二军到底谁是第个一到达对岸的,也就是“渡江第一船”是哪个连。是啊多点多线进发,确实一时难以分清。后最,经过鉴定,确认三十六师一o六团八连,仅用了16分钟横越长江天险,首先登陆,一举成功,报请区军,被授予“渡江第一船”荣誉称号。时任八连连长的李治,来后回忆了渡江的全过程。 李治连长是从淮海战役结束后始开回忆的: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国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长江以北被我军解放,蒋介石集团退守江南,沿江设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我军前进。蒋介石在此⽇薄西山,气息奄奄之际,又假意重施和谈伎俩,妄图争取时机,卷土重来。当时,我民人解放军正掀起学习⽑主席1949年新年献词《将⾰命进行到底》的热嘲,积极响应党央中、⽑主席出发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国中”的伟大号召,情绪分十⾼昂。八连在淮海战役中因強攻李土楼、双堆集追歼战中,作战积极,缴获敌人六门大炮,荣立集体三等功,并在安徽蒙城召开的群英会上受到表彰,此时此刻,更是斗志旺盛。 2月下旬,团受领了在安庆以东地区实施強渡长江的任务。 3月23⽇,又受命担任“渡江突击团”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师突破地段,沿铁板洲向陈家坟、乌沙闸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八连带着淮海场战上未尽的硝烟,随团千里挺进长江。 3月2⽇,由蒙城地区出发,以三天急行军进至淮南蔡家岗地区,在淮河上进行了15天的上船、下船、船上射击等课目的渡江军事训练。 3月23⽇,从淮南,经舒城、桐城进至长河镇附近地区。 4月9⽇,进至到渡江出发地域——铁板洲,投⼊渡江准备。 铁板洲,孤立于大江北岸,葫芦形状,面积约25万平方米,洲上长満了人把⾼的芦苇,长江伸出的人字形的夹江在它四周环绕。这里便于隐蔽,便于观察,便于船只活动,便于出击,是大规模船队演练的天然屏障,是強渡长江理想的“码头” 在铁板洲的对岸,陈家坟至乌沙闸是八连所在团的登陆地段。这里驻守着国民党第九十六军二一二师个一团的兵力。敌人沿江构筑了土木质发射点和钢筋地堡约20余个,每个相隔40至50米,火力能相互支援和控制江面,地堡前有铁丝网和断续布雷场,沿江岸设置了混合形桩砦和鹿砦。纵深的九鼠山、凤形山工事坚固,火力能直接支援沿江战斗,敌炮兵阵地就在九鼠山、凤形山之间,并配备有机动作战队部。 进⼊铁板洲之前,们我经过学习和动员,⼲部战士情绪⾼涨,纷纷上书要求担任突击,争任务,表决心。但是,由于北方籍⼲部战士占全连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大部分是“旱鸭子”且缺乏江河作战的经验,此因有些同志对渡江作战有思想顾虑。 的有同志说:“长江无风三尺浪,搞不好就翻船,还没和敌人打就得淹死了。” “江里有江猪,一群一群的,再大的船一顶就翻,掉下去就得喂江猪”的有同志听当地群众样这传说。 有还的绘声绘⾊道:“江南蚊子大,几个蚊子就能炒一盘菜,江南长虫多,満地乱爬;江南天气热,能热死人,烙饼往墙上一贴就熟了。” 也的有同志缺乏必胜的信心,说:“们我不怕攻山头,端炮楼,打硬仗恶仗全不在乎,可如今在⽔上作战,怕有只被动挨打了…”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也在叫嚣么什“当年曹孟德百万雄师下江南,战船密布,亦被滚滚的长江所呑没,共产党几条破帆船,岂能渡过长江”、“长江天险,共军绝难飞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