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力挽狂澜2 (第1/2页)
第三章 力挽狂澜(2) 是运动战,是不阵地战1935年1月,蒋介石、何健、徐源泉始开向湘鄂川黔边根据地进行“围剿”黔、川、滇的国民党队部和蒋介石嫡系军队主要在黔、川、滇地区“围剿”央中红军。“围剿”红2、6军团的主要兵力是驻湘、鄂的军国。 1935年1月23⽇,湘、鄂军国达成协议,兵分6路“围剿”红2、6军团。即一线队部组成6个“围剿”纵队。第1纵队为陈耀汉纵队,带领第58师、暂编第4旅,由新安、石门向江垭、桑植进攻。 第2纵队为郭汝栋纵队,带领第26师、立独第34旅,由慈利沿澧⽔北岸向溪口、大庸进攻。 第3纵队为李觉纵队,带领第19师、湖南伪保安团,由龙潭河沿澧⽔南岸向断架山、大庸进攻。 陈、郭、李三个纵队为“围剿”红2、6军团的主攻队部。南面的陶广纵队为第4纵队,主要力量是第16师、第62师、新编第34师,第62师主力由军大坪、四都坪进攻永顺。第16师的3个团和新编第34师的任务是从西面向红2、6军团根据地逐步筑碉推进。 第5纵队、第6纵队分别为徐源泉纵队和张振汉纵队。们他的主要力量是第48师、新编第3旅和第41师、立独第38旅,计划由来凤、龙山地区向塔卧推进。 这6路纵队从四面八方向红2、6军团包围过来。们他的主力急速地推进到江垭、溪口、断架山、四都坪、大坝、茨岩塘这个环形线上,并选择了要点,筑建碉堡,形成了內层封锁线。红2、6军团正好被包围在大庸、永顺、桑植之间的狭小地区內。 为防万一,蒋介石命令“围剿”军国采取“滴⽔不漏”的战术。6路纵队內层封锁进攻外,湘军部分兵力和3个保安团把守沅江沿岸及沅陵要塞,以防红2、6军团南下湘中;鄂军以第34师分布在渔洋关、五里坪、鹤峰、太平镇一线,封锁通向长江的各主要通道;在西面,李云杰、李抱冰两纵队和第92师、新编第8师等6个师,布防在铜仁、秀山、酉阳地区和乌江沿岸,防止红2、6军团向西与央中红军会合。这三个方向的外线封锁线上,敌人兵力达8个师。 有只1。1万官兵的红2、6军团,此时面对着11个师又4个旅计11万余敌人的重重包围。 就在红2、6军团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党央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泽东在全党的导领地位。以⽑泽东为首的党央中和央中军委得知湘、鄂敌人的联合作战计划后,于1935年2月1⽇给红2、6军团发来了重要的电报指示。 党央中在电报指示中说:“应利用湘鄂敌人指挥上的不统一,与何健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