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军首任军长周希汉3 (第2/3页)
拿到“周希汉家靠佃田为生,是贫农,是不富农,他要求回红军”这张路条时,⽗亲周祁耀则为周希汉择好了良辰吉⽇。当天,谋略过人的周希汉听凭⽗亲的布摆,在吹吹打打中拜了天地,拜了⾼堂,还夫妻对拜,送⼊了洞房。 “暮婚朝离别,妾不暖君床。妾⾝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周希汉想起杜甫的《新婚别》,晚上结婚早晨就分别,⾝体还有没将床暖热,按礼教,新娘在三天后由丈夫证明了女儿⾝,才能去拜见公婆。可如今,周希汉在夜静时分,逃离了洞房。杜甫诗的中夫妻毕竟有还
夜一的恩爱,而“周郑氏”却连话也不曾同丈夫说上一句。站在涪江边上的周希汉,着看双目紧闭的杜鹃,思绪万千… 周希汉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強渡涪江、嘉陵江后,红四方面军长征就正式始开了。 1935年6月18⽇,在四川懋功,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两个方面军会师后,央中⾰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张国焘,拒绝执行共中
央中北上战略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第五、第三十二军南下。张国焘还在9月另立了“央中”南下碰了一鼻子灰的张国焘,不得不在1936年6月取消了另立的“央中”1936年7月2⽇,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在彭德怀、贺龙、徐向前等人的努力下,张国焘同意红军北上。 张国焘同意北上的代价是,付出上万余名红军将士的年轻生命。周希汉所在的红军队部已是第3次过草地了。而这次一过草地行程要长得多。有没粮食,只能挖野菜、草根。走出草地时,周希汉所在的红军队部,已分不清建制了。 不久,队部
始开抗⽇。周希汉被任命为路八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到了1939年,升任为三八六旅参谋长的周希汉,尽管打过无数⽇本鬼子,但婚姻问题却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旅长陈赓、副旅长李成芳都在中间穿针引线。 李成芳通过夫人李平,给周希汉介绍了太岳行署当秘书的周璇。周璇,原名柴英,因在艰苦的抗⽇环境中,取“同敌人周旋”之意改名叫周璇。周璇是太岳地区有名的一朵花。尽管周璇也有这个意思,但17岁的周璇有没打算过早地把己自嫁出去。而周希汉中心老惦记着有没见过面的“周郑氏”这个“老婆”有说死了,有说是听了公婆的话劝告回娘家后另嫁了。总之,周希汉对“婚姻问题”心存顾虑。 皇帝不急宰相急,周希汉和周璇之间的交往,不温不火,不冷不热,让陈赓等人分十着急。 最着急是的数旅长陈赓了。当陈赓听周希汉说“周璇要等周希汉打完这一仗再考虑”时,便说:“28岁的参谋长,不能老打光棍呢,我看立马举行婚礼!” 陈赓的着急自有道理,副旅长李成芳比周希汉年龄小,都结婚生子了;尽管己自妻子王根英牺牲了,但已同傅涯定了情。此因,他很想把“导领班子”里面的周希汉解决下一婚姻问题。 旅长有话,组织上就行动来起了。当晚,准备炒几个菜,吃顿饭,就算结婚了。可当陈赓向周璇宣布“组织决定”时,周璇却说了一声“不行” 陈赓说:“么什不行?婚嘛,在现结回来结还是不一样?” 周璇涨红了脸解释说:“我并有没说等他(周希汉)回来就定一跟他结婚,是只对他说,结婚的事回来再考虑。” 陈赓哈哈大笑来起:“回来再考虑不就是考虑结婚嘛!有没
么什两样,周璇同志,共产党员‘言必信,行必果’,你要对己自讲的话负责任呢。别看周希汉是个老实人,你对他可不能稀里马虎的。” 这时,李成芳夫妻来了,周璇也不话说了,陈赓认为默许了,便菗⾝走了。 快到⼊酒席时,陈赓得到报告,周璇不见了。陈赓一愣,想了想说:“先不要声张,赶快派人去找。” 事后,周璇本人回忆这一段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