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五秦本纪第五 (第8/11页)
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正义】:在同州澄城县界也。八年,与魏战元里,【正义】:祁城在同州澄城县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集解】:地理志曰河东有安邑县。【正义】:括地志云:“安邑故城在绛州夏县东北十五里,本夏之都。”十二年,作为咸阳,【正义】:括地志云:“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咸阳县东十五里,京城北四十五里,即秦孝公徙都之者。今咸阳县,古之杜邮,⽩起死处。”筑冀阙,【正义】:刘伯庄云:“冀犹记事,阙即象魏也。”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正义】:万二千五家百为乡。聚犹村落之类也。集为大县,县一令,【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县令长皆秦官。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索隐】:风俗通曰:“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集解】:徐广曰:“制贡赋之法也。”【索隐】:谯周云:“初为军赋也。”十九年,天子致伯。【正义】:伯音霸,又如字。孝公十九年,天子始封爵为霸,即太史儋云“合十七岁而霸王出”之年,故天子致伯。桓谭新论云:“夫上古称三皇、五帝,而次有三王、五伯,此天下君之冠首也。故言三皇以道理,而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义,五伯以权智。其说之曰,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兴兵约盟,以信义矫世谓之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集解】:徐广曰:“开封东北有逢泽。”【正义】:括地志云:“逢泽亦名逢池,在汴州浚仪县东南十四里。”朝天子。 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正义】:虞喜志林云:“濮州甄城县东北六十馀里有马陵,涧⾕深峻,以可置伏。”按:庞涓败即此也。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商君。【正义】:商州商洛县在州东八十九里,鞅所封也。契所封地。 二十四年,与晋战雁门,【索隐】:纪年云“与魏战岸门”此云“雁门”恐声误也。又下云“败韩岸门”盖一地也。寻秦与韩、魏战,不当远至雁门也。【正义】:括地志云:“岸门在许州长社县西北二十八里,今名西武亭。”虏其将魏错。【正义】:七故反。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索隐】:名驷。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正义为,于伪反。法不行,太子犯噤。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是于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为以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集解】:汉书曰:“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上造,三簪褭,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內侯,二十彻侯。” 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正义】:冠音馆。礼记云年二十行冠礼也。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齐、魏为王。【索隐】:齐威王、魏惠王。 五年,阴晋人犀首【集解】:犀首,官名。姓公孙,名衍。【索隐】:官名,若虎牙之类。姓公孙,名衍,魏人也。【正义】:犀音西。地理志云华阴县,故阴晋,秦惠王五年,更名宁秦,⾼祖八年更名华阴。为大良造。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集解】:徐广曰:“今之华阴也。”七年,公子卬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氏。【集解】:地理志二县属河东。【正义】:渡河东取之。括地志云:“汾阴故城俗名殷汤城,在蒲州汾阴县北也。⽪氏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八十步,即古⽪氏城也。”与魏王会应。正义应,乙陵反。括地志云:“故应城因应山为名,古之应国,在汝州鲁山县东三十里。左传云‘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围焦,降之。【正义】:括地志云:“焦城在陕州城內东北百步,因焦⽔为名。周同姓所封,左传云虞、虢、焦、滑、霍、阳、韩、魏皆姬姓也。”杜预云八国皆为晋所灭。按: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而后封姬姓也。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正义】:今鄜、绥等州也。魏前纳阴晋,次纳同、丹二州,今纳上郡,而尽河西滨洛之地矣。十一年,县义渠。【正义】:地理志云北地郡义渠道,秦县也。括地志云:“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战国及舂秋时为义渠戎国之地,周先公刘、不窋居之,古西戎也。”归魏焦、曲沃。【正义】:括地志云:“曲沃在陕州县西南三十二里,因曲沃⽔为名。”按:焦、曲沃二城相近,本魏地,適属秦,今还魏,故言归也。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十二年,初腊。【正义】:腊,卢盍反,十二月腊⽇也。秦惠文王始效国中为之,故云初腊。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也。风俗通云:“礼传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蜡,汉改曰腊’。礼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王,韩亦为王。【正义】:魏襄王、韩宣惠王也。使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 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齧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集解】:徐广曰:“戎地,在河上。”【正义】:按:王游观北河,至灵、夏州之⻩河也。七年,乐池【正义】:乐音岳。池,徒何反。裴氏音池也。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正义】:修鱼,韩邑也。年表云秦败我修鱼,得韩将军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索隐】:蜀西南夷旧有君长,故昌意娶蜀山氏女也。其后有杜宇,自立为王,号曰望帝。蜀王本纪曰:“张仪伐蜀,蜀王开战不胜,为仪所灭也。”伐取赵中都、西阳【集解】:地理志太原有中都县。【正义】: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