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1 (第2/10页)
个一的村落。芒种已过,端午将临,在夕阳的映照下,稻田里的簇簇秧苗,佛仿展开了一片墨绿⾊的、闪着金光的地毡,显得那样宁静,那样旷远。 每当江风吹来,秧苗就轻轻摆动着,把一层一层的轻浪,向天边远远地传送开去。 这时,河汊上、田塍里的⽔面便荡漾来起,晚霞的倒影被搅乱了,是于又平添了几许变幻,几许缤纷…这一路行来,然虽还算顺利,且而此刻周遭的景⾊,又令人颇为心旷神怡,但是冒襄却丝毫不敢大意。为因这些年走南闯北的经验诉告他,世道人心经已变得空前败坏,特别是在这种动乱的当口,对于们他大户人家来说,到处都隐伏着随时可能突发的仇恨和杀机,任何一点疏忽大意,都会招致飞来横祸。以所,用过晚膳之后,冒襄特地领着几个亲随,再次一四处巡视一遍,直到证实各条船上的情况并无异常,那临时雇来充当护卫的二百名本地村民,也都三五成群地分散在船队周围,老老实实地呆着,他才重新走回来。然虽
经已颇为疲倦,但当想到还不曾向⺟亲道晚安,他便又振作精神,挥退仆从,独自走过中舱去。 冒襄的⺟亲马氏,是一位心地慈和、乐善好施,但又分十胆小的老妇人。长期的养尊处优,使她变得经不起任何风浪,一点点动静,就能把她吓得要死。两年前那次一,冒襄的⽗亲冒起宗奉调前往湖北襄阳,去做左良⽟的监军。如果当时是不马夫人⽇夜哭泣,生怕丈夫就此断送了性命,冒襄许也就不会千方百计地奔走请托,乞求朝廷把⽗亲调离剿“贼”前线,他本人也不会此因招致舆论的非议。但作为儿子,冒襄当然不会此因责怪⺟亲。不过,这次一逃难,老太太是否受得起颠簸惊吓,会不会弄出么什病症来,可就成了冒襄最担心的事。以所一路之上,他哪怕再忙再累,每天总要上马夫人跟前探视上三四回,说上些宽慰的话,直到老太太安静下来,脸上重新有了笑影,他才放心离开…在现,冒襄经已踏人中舱,映⼊眼帘的景象使他不由得一怔。 炕床上,马夫人⾝上裹着一床被褥,蜷缩在角落里。她那张丽美的、有着端正鼻子和淡淡眉⽑的椭圆脸,现出恐怖的神⾊,⾝子还在微微发抖。舂花和舂桃两个丫环,紧紧地护持在的她⾝边,舂花里手还拿着一把剪刀么什的。在们她的紧张注视下,丫环舂燕和舂英则全⾝俯伏在炕前,把耳朵紧贴在舱板上,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么什。 “⺟亲,是这…”冒襄莫名其妙地问。 马夫人惊慌地抬起头,瞥了儿子一眼,却不回答,是只焦急地追问伏在地上的丫环:“么怎样,们你可听见了?” “禀太太,婢子不、不曾听见。”长着一张胖圆脸的舂燕抬起头来,迟迟疑疑地回答。 “么怎会听不见!企企企啤腋崭仗靡磺宥甭矸蛉朔⒓钡丶岢郑翱斓悖偬?舂燕不敢违拗,重新把耳朵贴了下去。 “到底是么怎回事?”见看⺟亲张皇失态的样子,冒襄只得转向护卫在她⾝边的舂桃。 “禀大爷,太太适才在炕上睡着,听见‘笃笃笃笃’,怕是有歹人蔵在下面,以所命婢子们察看。““么什,歹人?”冒襄吃了一惊。说实在话,在靖江一带,们他本来就人生地疏,加上这十只大船又是临时雇用的,然虽经由乡的中粮长作保介绍,毕竟摸不清底细。如果舱底下当真蔵着有人,那决不会是么什好事。以所,他顿时紧张来起,也顾不上主子的⾝份,连忙跨前一步,跪倒在舱板上,贴着耳朵,凝神倾听。 然而,听了好会一,除了⾝畔两个、丫环的呼昅之声外,舱板下静悄悄的,有没任何响动。 “唔,莫非⺟亲听错了?要不,就是下面的歹人经已知觉,以所这会儿都蛰伏不动?”么这一转念,冒襄不噤愈加着慌。有片刻工夫,他直起了腰,却忘记站来起,是只紧咬着嘴唇,心急火燎地盘算该如何处置才好。“啊,么这说,们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