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文化巨人唐君毅1909 (第5/6页)
的博物馆文明而用考证古董、解剖死尸的心态和方法对待它。《宣言》 饱含感情地指出:研究国中文化,首先必须肯定其活的生命之存在,肯定“这中间 有⾎、有汗、有泪、有笑、有一贯的理想与精神在贯注。”必须对历史文化传统怀 着“同情”与“敬意”去研究它,了解它,而“敬意向前伸展增加一分,智慧之运 用亦随之增加一分,了解亦随之增加一分”(见《宣言》第三节)。其次,《宣言》 还着力強调了国中文化中之超越的意蕴,认为它体现了伦理道德、超越情感和宗教 精神的谐和统一。再次,《宣言》亦承认国中文化需要昅收西方的主民与科学,以 促进国中文化的健康发展,但这种昅收绝是不外在的強行添加,而必须建立在国中 文化理想本⾝之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宣言》的发表,既体现了唐君毅等人对国中文化的基本主张和共同立场,同 时也标志着们他由是成了为
际国哲学家公认的新儒者,60年代后以,港台新儒学得 以较大发展,并且影响⽇增,今天仍有方兴未艾之势,这与《宣言》的发表即唐、 牟诸君的积极倡导不无关系。 1958年,唐君毅又出版了《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一书,共上下两卷。他明确 指出,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为中西文化理想的融通建立一理论基础,提出一套文化 哲学体系,说明人类一切文化活动都属于一种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而 为其分殊之表现。为此,他一方面试图通过推扩所谓道德自我、精神自我之涵义, 以说明人文世界之成立;另一方面又力求统摄人文世界于道德自我、精神自我之主 宰之下,从而达到道德自我、精神自我与各种文化活动之融会贯通。唐君毅称他的 这种努力乃是“为中西文化理想之会通,建立一理论基础,而为未来之中西文化精 神之实际的融合,作一铺路之工作。”同年,他又出版了《国中人文精神之发展》, 此书又名《科学、主民建国与道德、宗教》。是继《人文精神之重建》而作。后者 重在泛论人类人文精神之重建,说明一般社会性及世界性之文化理想。而前者则着 力于国中人文精神今后之发展,內容紧扣国中之建国问题而言,他从中西方人文精 神之发展历程及科学、主民与国中文化之內在关系等方面,论证了西方的科学精神 与国中的人文精神的冲突是完全以可化解而终将归于一途。 时进60年代,唐君毅的著作方向,乃渐转于哲学本⾝的研究。这一意图早在他 1955年出版的《人文精神之重建》中就已明确地表示过。他说:“后以拟少写此类 之文章,仍回到比较更切实的学术工作。”他认为“返本开新”的关键,不仅在 于对时代病痛的反省与批导,更在于要切实地从疏理整个文化遗产的学术工作做起, 庶期开出尔后学术文化乃至政治教育之具体路向。基于这种认识,1961年,他出版 了独具新意的两卷本《哲学概论》。他在《自序》中直陈此书之方法与旨趣“是 直接国中哲学之传统,以国中哲学之材料为主,而以西方印度之材料为辅。于问题 之分析,求近于英国式之哲学概论。于答案之罗列,求近于国美式之哲学概论。而 各问题之诸后最答案,则可配合成一系统,求近德国式之哲学概论。期在大之可证 成国中哲学传统中之若⼲要义,小之则成一家之言。”他一反时人纯以介绍西方哲 学为內容的写法,而是熔中、西、印三方面哲学思想于一炉,并给以各家应有之地 位。这确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迄今为止,仍是同类著作中独一无二之著作。 自1966年至1975年,唐君毅耗时整整10年,终于完成《国中哲学原论》这本煌 煌巨作。全书共分导论篇、原性篇、原道篇、原教篇四部分,共6大册3000多页200 0余万字,曾一版再版。《国中哲学原论》摆脫了胡适、冯友兰研究国中哲学史以时 代为线索的旧体例,而以国中哲学的基本范畴为中心,通过对国中哲学之主要观念 进行文字的训诂、义理的辨析以及对其提出、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脉络的考察,揭示 了国中哲学的基本精神和逻辑发展,阐幽发微,博古通今,被学术界誉为国中哲学 研究的里程碑。 197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