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运筹帷幄 (第2/2页)
退守山海关,幸亏袁崇焕发现此命令的严重弊端,不撤兵,率领祖大寿和满贵死守宁远城,最后就取得了宁远大捷。”孙承宗娓娓道来。 “宁远大捷,朕知道这个事情,当初袁崇焕也全靠着你原来在辽东已经做好的军事准备,才得以击溃关外贼军的。”崇祯帝道。 “高第,当时以宁远被围,关门兵只有五万弹劾我,我就和户部报告说,高第到山海关时一共领了十一万七千人的军饷,现只要给五万人的军饷就可以了,接着高第被朝廷以妄言被治罪了。”孙承宗道。 “当年我苦心经营辽东,很多人不理解,多的老臣也不想说了,老臣只说一句话,国土不管是关外还是关内,一寸都不能丢,每一寸国土都要好好的经营。 而不是按当时和现下有些人说的那样,把关外的兵全部撤回到关内,这样能更好的防守,这样不是等于放弃关外广大的土地和百姓死活不顾吗?老臣誓死不从的。”孙承宗道。 “孙承宗,慢慢说,朕今日就是想要听你说话。”崇祯帝道。“如果真把明军全部撤回到山海关内,那样只会让关外的贼军更强大,既然贼军强大了,在关内防守起来不但更不容易,反而更受威胁。 因为关外有城防备他们,他们要一座座的攻打,每一座城市和碉堡可以消耗他们,如果明军全部撤回了山海关内,贼军不但白获得大量的关外疆土城池可以用来经营,还只用攻打一个山海关就可以入关了,到底是哪一种方法更划算更成功呢? 臣督师辽东四年,前后修复了九座城,四十五座堡垒,开疆扩土四百余里,屯田五千余顷,年收入十五万余两,为朝廷节省了开资,如果全部撤回关内,这些事物又去那里寻找和筹集,难道要挤压关内的百姓吗?”孙承宗道。 “当然是保持贼军离京师越远越好呀,哪有弃关外回守关内的道理,孙承宗你当时做的没有错,也是今日朕再次召见复用你的用意。”崇祯帝道。 “如今贼军远从蒙古来攻破了关隘,再攻下遵化,只因为皇上把蓟辽军权划分为关外和关内,关外的袁崇焕想要管而无权,管理关内的刘策有权无能,疏忽职守所至。”孙承宗道。 “朕也没有想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皇太极竟然选择在这个时间和地方突破,是朕的过失,如今该如何是好?原来是抽调了数万兵力去守这些关隘的。 但是陕西和中原的反贼日益猖獗,于是朕又把这些兵力拉去杀贼去了,但不知一切都被皇太极算计进脑中。”崇祯帝道。 “皇上,莫急,如今北京以东四十里就是通州,再过去一百里就是蓟州,袁崇焕赶不及在遵化拦截皇太极,一定会在蓟州拦截住皇太极。皇上再抽调各地的明军进入京畿勤王。”孙承宗道。 “朕已经在月初宣召天下明军前来勤王,各地都有动员,但是需要时间。现在离北京最近的兵力都已经靠拢过来,准备守护京师和京畿,抗击外贼,如果贼军兵临城下,该如何是好?”崇祯帝道。 “假如到了那一天,一定不能让守城的士兵忍饥受寒,准备好一切军备,皇上要亲自去犒劳兵士们,巩固大明的人心。”孙承宗道。 “孙承宗你说的太好了,通州你就不去了,就留在北京替朕总督内外军务,运筹帷幄,朕需要你这样尽忠报国的人在身边啊。”崇祯帝道。 “老臣,遵旨。”孙承宗庄严的道。崇祯帝说完话后,便在宫女太监们的簇拥中,离开了平台返回了乾清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