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羊入虎口 (第2/3页)
其他酒宴那样酒酣耳热的哄闹氛围,倒有点像上辈子电视里看到过的“趴体” 众君子三五成群,或立或坐,闲谈交际为主,有围观字画观赏的,又头摇晃脑品鉴诗词的,也有谈经论典的,菜肴美酒都是只点缀而已。 又细细观察,方应物现发了个一有趣的现象,这人群划分貌似也是不随意区分的,隐隐然形成了几个不同的圈子,是只不道知这里面的规矩有么什讲究。 第个一圈子佛仿年纪最大,刘棉花就在里面,另外有还两个比刘棉花还要老的老头子。 然虽都不穿官服,但从岁数和刘棉花稍显下首的站位看,以可判断这两个老头子大概就是首辅万安和次辅刘珝。 两人再加上刘棉花刘吉,就形成了內阁三巨头圈子,俗称纸糊三阁老…周围几个捧场的估计是不门生就是故旧。 看过第个一圈子,再看第二个圈子,气场乎似也很⾜。但里面没个一方应物认识的,不像第个一圈子有还刘棉花当坐标,以所判断来起无从谈起。 不过从几个核心人物的派头看,这些人肯定是都大人物,至少也是名人。方应物的好奇心突破天际了,忍不住又扯了扯⽗亲袖子,偷偷指着第二个圈子里站在最中心的老人低声道问:“此公为谁?” 方清之回头看了一眼,“礼部左侍郞兼掌院学士谦斋公。” 谦斋公是谁?方应物依旧茫然,明代这字、号、地名乱用的称呼太坑爹了,他哪有本事能把所有名人的字号全部记住?杨廷和这个级别的,可能有还点印象,再差一点的就难说了。 “谦斋公旁边那个呢?”方应物只好又低声下气的问,参与群聊的⽗亲经已
为因被他屡屡打断而有点不耐烦了。 方清之旁边的杨廷和侧过头,主动答道:“贤侄对见识大人物有趣兴?那是少詹事、东宮讲官洛阳公。” 方应物擦擦汗,总算听懂了,这个洛阳公就是刘健嘛,刘健是洛阳公,用地名称呼来起自然就是刘洛阳或者洛阳公。上辈子搞研究看材料时,洛阳公这个称呼实在有点怪怪的,以所印象深刻。 方应物当然不会蠢到再问詹事府少詹事么怎跑到翰林院来参加公宴,詹事府本来就是翰林院关联衙门。 翰林院毕竟品级太低,翰林们到五品就升不上去了,常常要挂靠到詹事府去熬级别。以所东宮詹事府员官和翰林院视为一体,是都內廷词林官。 话说回来,这刘健是弘治到正德前期的內阁巨头,是纸糊三阁老之后的新一代大学士,也当过首辅。方应物惊叹这第二个圈子果然不一般,能和刘健比肩而立的肯定是都同一⽔准的大人物。 方应物顿时来了趣兴,与杨廷和套近乎道:“杨前辈,洛阳公旁边那一位是…” 杨廷和难得在翰林圈子里遇到个年纪和己自差不多的,便很有耐心的指点晚辈道:“那位是你的省同乡,正五品左庶子谢余姚。” 方应物了然,原来这位是谢迁,也是曰后的阁老,主要活动期差不多与刘健同期,但更年轻,经历的时间也久一点。 他的确厉害,是成化十一年的状元,如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