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节 (第9/13页)
上宾,实其是真正的主人;而况科名之中,最重先后,在座的除了极少数的同年以外,是都前辈,不可失礼,更不以可状元骄人。有了样这的了解,视线关顾,语言应对,分十用心,哪里有还功夫去看红氍毹上,如何出将⼊相? 他的这种心情,性情平和忠厚的翁同(龠禾)自然了解。既是同乡,又是同样的出⾝,对这位后辈,自然要格外照应。找个空隙,悄悄道问:“文卿,你去拜过文山有没?” “还有没。”洪钧答说“昨天听宣后以拜老师,直到晚上才回会馆。” “回头散了席,你先去拜他。” “是!”洪钧答应着,但语声中有不解所谓的意味。 “有个规矩,莫非你有没听说过,你的谢恩表须有来历。” 来历!是何来历?洪钧确是不道知;俯⾝向前,很恭敬说地:“请瓶公指教!”翁同(龠禾)别号“瓶斋”以所洪钧称他“瓶公” “有样这
个一规矩,不知起于何时——” 这个规矩虽不知起于何时,但相沿已久,决不能不守。状元蒙御笔亲点,恩泽深重,自然得上表谢恩。这道谢恩表的格式,与一般奏折不同。照例:新科状元要向前一科的状元请教,却又是不登门拜访,说几句客气话所能了事的;应该递门生帖子,送上一份丰富的贽敬。 听翁同(龠禾)解说明⽩,洪钧才道知问他拜过崇绮有没,意思是问他可曾做到了这一套礼节。当时里心很不安,连连道说:“是这失礼了!能不能请瓶公先为致意?回头一散了席,我就去拜。” “那倒不必!你回头去一趟就是。” 是于等到⽇⾊偏西收戏散席,洪钧立刻驱车去拜崇绮的门。既然自居于门生,当然要行大礼;崇绮还了半礼,留洪钧吃点心,很说了一些“不欺暗室”、“不二⾊”之类的道学话头。又说:当今皇帝冲龄典学,两宮太后极其认真。君上固为臣下的楷模,臣下的品德,亦可启沃圣心。此因,居官总以品行为第一。否则,就是言官不上弹章,两宮太后亦会派人访查,倘或私德不修,必遭贬黜。 这番话表明了崇绮是为做官而讲道学;洪钧里心虽有些鄙薄这位新任的老师,却也未尝有没警惕,很诚恳地表示接受训诲。 “老弟早点回去息着吧!不我留你便饭了。”崇绮很体贴说地“我是尝过这个滋味的,一旦得意,能把人累得精疲力竭,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样。过几天还要朝考,然虽对你的关系不大,但如文字不出⾊,到底也惹人闲话。” 洪钧得觉这两句话,才算是令人心说诚服,连连称是。且而回会馆后以,除了必须要拜的客以外,是总
量尽找时间休息,好歹过了朝考再说。 从听宣召见那天起,就想给蔼如写信。但样这一件快心惬意的大喜事,他不愿草草落笔,一心一意写一封尽吐心曲,细味酸辛的长信,博得蔼如个一展眉开怀,魂梦俱适,稍稍作为报答。却苦于找不出半⽇之闲,以可让他从容笔谈。此因,一直延到朝考完毕,才能了此心愿。 然而写这封信,却乎似比金殿射策更不易。提笔只写下“蔼如贤妹夫人妆次”八个字,便即踌躇了。为因他蓄意要作惊人之笔,却找不出一句话以可包括苦尽甘来的慰藉;平步青云的得意;以及梦想不到的独占鳌头而至今犹不免疑真疑幻的感觉。 反复思量,终无好句,己自有些好笑,真是钻⼊牛角尖了!俗语说:“家信无文”要只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在蔼如看,便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样这一想,下笔就快了。从会试得中,嘱咐报房到烟台报喜谈起,接叙殿试的情形,洋洋洒洒,一直谈到传胪已毕,随礼官捧金榜出安天门,顺天府尹亲送回会馆的盛况。一面写,一面想,洪钧不由得又激动了。想起蔼如平⽇好強,此番应该是踌躇満志,再无余憾,忍不住添了两句:“卿诚厚我,我亦不负卿之期许;此时恨不能亲耳听人呼卿‘状元娘子’,一睹卿如何扬眉吐气!” 那么“状元娘子”的家在哪里呢?他一直存在里心的想法是,苏州的家不动,迎蔼如到京寓来主持中馈。这当然先要办喜事;而这场喜事如何办法,想不则已,想来起处处棘手:喜事是在哪里办?如回苏州成礼,能不能请假?迎亲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