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28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2/2页)
秋桐笑了起来:“下次还有机会见的,小雪确实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 我这时插了一句:“小雪爷爷接电话了吗” “接了问我在哪里的”秋桐说。 “你怎么说的”我做若无其事的样子说。 “我说和你一起陪韩国来的朋友来丹东游玩的”秋桐说。 我的心一动,没有在说话,低头继续吃饭。 金景秀笑了笑,也继续吃饭。 金景秀显然不会在意我和秋桐的谈话,她哪里会想到我提到的小雪的爷爷是谁呢 吃过早饭,秋桐和金景秀回房间收拾东西,我直接把车开到酒店门前等她们下来。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我不看也知道肯定是老李打来的。 “李叔”我直接就接听。 “小易你在哪里呢”老李的声音。 电话里的声音有些嘈杂,不时有汽车;喇叭的声音,似乎老李不在家,在大街上。 “我和秋桐一起在丹东:“我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一起陪金景秀来的,金景秀昨天到的星海,然后直接来了丹东” “我猜到了,我果然猜到了。”老李喃喃地说。 “虽然你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但你的心里,此时一定很激动”我说。 老李没有说话,似乎默认了。 “你想见她”我说。 老李还是没有说话。 “你想见她,但你认为她会愿意见你吗”我又说。 我又觉得自己很残忍很冷酷,我感觉自己在无情地折磨这一对老鸳鸯。 沉默了半天,我听到电话里传来老李深深的一声叹息。 这时我看到金景秀和秋桐正走出酒店,于是说:“李叔,不和你说了,我们要出发了” “你们要到哪里”老李终于说话了。 似乎,老李对我们今天的行程很关心。 “怎么李叔,你想过来和我们一起散心”我带着讽刺的口吻说。 老李无语。 “神仙湾:“我不想和老李磨蹭,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就是在鸭绿江水电站附近” “神仙湾”电话里听到老李失声叫了出来。 “怎么了李叔。”我说,心里有些奇怪。 老李没有说话,却沉默了。 这时金景秀和秋桐已经到了车边,我当即挂了电话。 等秋桐和金景秀上了车,我开车出发,沿着滨江大道向鸭绿江上游开去。 此时,我不知道今天还会发生什么事。 天气不错,冬日的阳光照射在鸭绿江上。 我开车走在鸭绿江岸,和对岸仅有一河之隔,宽的地方不过300米,窄的时候不到100米,甚至只有几十米,对岸的房子树木甚至沿江路上的车辆都看的很清楚,甚至,还能看到对过岸边隐隐约约的暗堡,当然也能看到背着枪穿着棉衣在岸边游弋的人民军士兵。 冬季,对岸显得更加萧条,显得十分冷清。 我保持着40迈左右的速度,沿着江岸缓缓而行,以便金景秀能更好地多看看对岸她的祖国,甚至是她的家乡。 她说过,她就出生在对岸的鸭绿江边。 其实她不说我也知道。 只是,我不知道当年她和老李谈恋爱的具体位置。 出城不远,路边有两座对称的雕塑,我停了下来。 “这里是鸭绿江桥,当年志愿军秘密过江处,彭德怀当年也是从这里度过鸭绿江的。”我说。 两组雕塑一座是志愿军过江的,一组是老百姓送别亲人的,脖子里都系着红色的绸带,显得十分醒目。 雕塑身后的鸭绿江上,有一些残木露出江面,当年的桥只剩下这些断木了。 金景秀和秋桐看了看,打开车门。 我也打开车门,大家一起过去看。 旁边有说明,这座桥是木头做的,可以通铁路,在鸭绿江大桥被美帝炸断之后,这座木制桥成为联系中朝两国以及运动作战物资的重要通道。 之所以这座桥没有被炸,是因为这座桥是在水下的,涨潮桥面位于1。5米的水下,落潮时才会露出水面,美国鬼子的侦察机一直没有发现。之所以会有涨潮落潮,是因为这里离鸭绿江的入海口不远了。 几十年过去,桥已经成为历史的残垣,只有一些黑乎乎的木头露出在水面,似乎在叙说着那一段历史。 秋桐和金景秀走下台阶,站到江边去观看。 这时,我的手机来了短信。 杜建国来的。 “易哥,老爷子打上了我的出租车,要包车去丹东。” 我知道老爷子是老李。 今天轮到杜建国在老李家值守,他开着出租车在那里的。 老李包了杜建国的出租车,要来丹东。 他现在没有专车了,只能包出租。 我知道老李来丹东是为了什么,但我不知道他来丹东想干什么。 我知道老李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出发前他问我我告诉了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