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隐舟楫长游阔海忽现木刻栩栩如生 (第3/3页)
人物林立,乎似却是包含场景故事一般,却是十二组木刻浮雕。 ——早在唐代之时,浮雕便已盛行中原。唐太宗李世民的所葬之昭陵庑廊之上,便刻有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那石刻的中“六骏”乃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分别是飒露紫、拳⽑騧、青骓、什伐⾚、特勒骠和⽩蹄乌。 ——六匹战马分东西排列,东面第一骏名叫“特勒骠”⻩马⽩喙微黑,⽑⾊⻩里透⽩,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相传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史载李世民曾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其时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兵锋甚锐,“特勤骠”在此一战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唐太宗赞其为:“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东面第二骏名为“青骓”苍⽩杂⾊,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那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石壁上的青骓作奔驰状,马⾝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后部,由此可见此马飞奔之时的速度之快。唐太宗赞其为:“⾜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什伐”是波斯语中“马”的音译,是这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王世充祖上为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此匹骏马凌空飞奔,⾝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臋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由此可见是在冲锋陷阵之中受伤的。唐太宗赞其为“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青旌凯归” ——西面第一骏名叫“飒露紫”⾊如紫燕,前胸中一箭,牵着战马正为其拨箭之人叫丘行恭。此马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其时唐军与王世充军于洛阳决战,李世民帐下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次一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有只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其人于阵中为御骑飒露紫拨箭,并将己自之坐骑让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李世民赞“飒露紫”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西面第二骏名为“拳⽑騧”此马⾝⻩黑嘴,⽑作旋状,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刘黑闼本是隋末瓦岗寨李密之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之后被李世民击溃败走。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这一战上,拳⽑騧⾝中九箭,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西面第三骏名为“⽩蹄乌”此马纯黑⾊,唯四蹄俱⽩,乃是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薛仁杲乃是唐初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为李世民击败投降。其时唐军初占关中,立⾜不稳。割据兰州、天⽔一带的薛举、薛仁杲⽗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蹄乌⾝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二百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石壁之上,“⽩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赞诗称之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