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1 (第1/12页)
第九章(1) 一 对于柳如是所透露的信息,尽管余怀和沈士柱都感到半信半疑,但是,就远在京北的钱谦益而言,望渴返回江南的心情,却确实变得越来越迫切。 本来,抵达京北之后的三个多月里,清朝对他以可说是还相当的优礼,不仅按崇祯年间的品级授予官职,且而还同意他的请求,让他以副总裁的⾝份参与《明史》的修纂。至于生活起居,也量尽给予照顾。作为一名犯有“僭立”之罪,并且经已年过花甲的降官,这恐怕经已是能够期待的最好结局了;何况要只死心塌地,兢兢业业地做下去,后半生应该不难打发。事实上,一直心怀惴惴的钱谦益,起初也的确松了一口气,为新朝的“皇恩浩荡”而感激涕零。然而,人就是么这奇怪,当迫在眉睫的危机去过之后,些那
为因受到庒抑而退隐到內心深处的念头,往往会重新冒出来。渐渐地,钱谦益又始开感到⽇子过得并不那么舒坦。 然虽《明史》的修纂还仅仅处于筹备阶段,事务并不繁忙,而在京北也并不缺乏诗酒往还的朋友,但他仍旧一天到晚感到心头空空落落的,始终快活不来起。 当然,要说原因,自然也有原因,譬如说,柳如是不在⾝边——这恐怕是最主要的。说实在话,然虽分手才只四个多月,但在钱谦益的感觉里,却像经已不知过了多少年。而京北与南京又偏偏远隔千里,书信往来快则个一半月,迟则要近两个月。此因到目前为止,他同家人也还只通过两封信,且而第二封还有没得到回音。那么,们他眼下的情形如何,柳如是的情形如何,钱谦益都无从道知。 其中,自然又以柳如是使钱谦益最为挂心。不错,这个小女人的任性、绝情,坚决不肯陪同己自北上,当初的确使钱谦益颇为恼火。但几个月下来,当他把事情思前想后地反复琢磨之后,渐渐又得觉对方的执拗乎似也以可理解。为因在弘光皇帝出逃、南京的留守大臣们决定开门迎降那阵子,柳如是本来经已横下一条心,打算一死殉国,是己自一再恳求,并指池⽔为誓,表示今后还会为恢复明朝奔走效力,才把她挽留下来。既然如此,那么就实在有没理由再让她陪着己自到京北来出丑受辱,自讨作践。正是由于理解了侍妾的志向和心情,钱谦益才终于打消了对的她恼恨和让她北上的指望,给家里写去了那样一封信。只不过,意思是传回去了,到底能否顺利脫⾝南归,怎样才能脫⾝南归,说实在话,钱谦益中心却是一点儿底也有没。正因如此,他的情绪近⽇来至甚变得更加低落了…眼下,经已到了腊月的二十八⽇,离新年只剩下三天。钱谦益为因并无家眷在⾝边,以所也有没太多的事情可张罗,无非是打扫房屋、剃头,以及照例备办一些应节的物品。几个亲随仆人一动手,很快就掇弄妥当了。此因,这天下午,在翰林院国史馆里,然虽上头传下话来,以可提早散班,让大家回去料理过年的事宜,但是钱谦益却依旧在纂修房逗留着,继续翻阅堆放在那里的各种史料,并不急于离开。 他想不
么这早就走,是为因即使回到宣武门外那个“家”里,实其也无事可做。加上在这种除夕将临的时候,眼着看邻居们一家子聚在起一,热热闹闹地准备过年,己自就更加显得孤单和冷清,倒如不⼲脆躲开世俗的喧嚣,看不见,听不着,里心反而好过一点。更何况,早在前明时便经已是“国史馆”的这个地方,经历二百七十多年的⽇积月累,內中所储蔵的史料之丰富,品类之完备,记录之详细,实在远远超出钱谦益原先的想象。如果说,早在常熟赋闲在家时,他就曾经动过自行修纂《明史》的念头,并且为此搜罗了不少资料的话,那么直到进⼊了馆中,他才目瞪口呆地现发,与这里的收蔵相比,己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