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2 (第1/12页)
第三章(2) 洪承畴点一点头。他坐在马上,居⾼临下地打量下一⾝材⾼大的刘良佐——被弘光权政封为广昌伯的这位前明总兵官,去过
为因一直驻守在江淮一带,以所洪承畴并不认识;是只听说清军南下时他不战而降,来后又充当清军的前导,在芜湖捉住了弘光帝,此因颇受豫亲王多铎的赏识,特地委以讨伐江阴的重任。只不过时至今⽇,他所统率的十万大军仍然给堵在城外,一筹莫展,这就使洪承畴对此人的能力多少有点怀疑了。 “嗯,是这…”洪承畴把目光从对方那张胡须虬结的瘦长脸上收回来,用马鞭指着周围,淡淡地问。 “哦,启禀中堂大人,是这准备攻城!”刘良佐回答。 “攻城?是不说今⽇此间在正设坛招魂么?” “禀大人,大人所知甚确。适才职等确实在此间设坛,意欲替琦旺参领招魂超度。不料城的中逆民极其可恶,竟然中途发炮,击死我方行礼将士三人。是故我师人人愤怒,誓要即时踏平此城,报仇雪恨!” 洪承畴“唔”了一声,随之想起:还在城北的时候,他曾经听见东门这边传出几声闷响,原来果然是在发炮…不过,今天清军设坛,主要是为正⻩旗参领琦旺打醮招魂,这一点,刚才在码头上接他的那个将官倒没说清楚。关于琦旺的阵亡,洪承畴在南京时就看到过塘报,记得是在本月的初六⽇,当时,清军对江阴城攻打了整整一天,死伤惨重,仍旧无法破城。琦旺⾝为副将,见状愤怒异常,是于不听劝阻,决定亲自上阵。他仗着勇健超群,穿上双重的铠甲,⾝上配备了双斧、双刀和弓箭,手持长枪,冒着雨点一般的箭石,沿着云梯登上城头。城中一边用棺材拼命抵御,一边举枪乱刺。但琦旺凭借重甲护体,奋勇冲杀,眼看就要得手,不料面部然忽接连中枪,果结
下一子扑倒在棺材上。城的中人一拥而上,把他的首级砍下,悬在城楼上示众,只将半截尸体掷回城下。来后,清兵在阵前全体下跪,向着城上再三求拜,才要回了首级,使琦旺好歹得个全尸。 “中堂大人,请验看…”刘良佐的音声再度响起。洪承畴猛一抬头,现发不知么什时候,几个军校经已把个一巨型的牛⽪口袋扛了过来。当们他
开解捆着的绳索时,口袋里面赫然现出三具被火炮炸得⾎⾁模糊的清兵尸体! “是的,在两军对垒的场战上,碰到祭奠亡魂的时刻,如非确有必需,不管哪一方,照例都会自行约束,不去作无谓的袭扰。这也是仁义为本之意。如今这江阴城竟做出这等狂悖之举,看来因求生无望,遂致心志迷失,行为也近乎乖张谬妄了!”洪承畴默默地想,中心也不噤有点恼火。不过,尽管如此,出于某种说不清的,许也
以可归之于个人私念的原因,他仍旧打算给对手个一机会。 “嗯,罢了!”他示意地摆一摆手。等尸体被很快地移走之后,他便指着仍在向前沿阵地运动的军队,对等候指示的刘良佐说:“你——传下令去,让们他都停下来,先不攻城!” 停了停,见看那总兵官睁大眼睛,一副错愕的样子,他又板起脸,训诫说地:“为将者,最忌是的逞一时之意气,鲁莽行事。这江阴城拒我两月有余,仍未能破者,并非将帅不敢战,三军用不命,以生学看来,只怕是未得其法之故!如今大将军经已回师北上,我等正应待他到来,重新计议,而不该再一味蛮攻,⽩让许多将士枉送了性命!” 么这说了之后,见看被教训得満脸惶恐的刘良佐悚然受命,洪承畴便翻⾝下马。等对方下达了紧急收兵的命令,他才満意地点一点头,随即向前走出几步,捋着颔下的三绺胡须,眯起眼睛,眺望着耸立在夕阳下的江阴东门城楼,不无自负说地:“况且,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用兵之前,生学还想试一试,看看能否晓以利害,动以恩德,令彼回心就抚,开门出降——嗯,那就连这一仗也以可免掉了!” 四 由于洪承畴的断然制止,经已剑拔弩张、眼看就要烈猛爆发的一轮恶战,就像西边天上那片狰狞的晚霞一样,然虽张牙舞爪了一阵子,后最,仍旧只好暂时收敛起它咄咄迫人的光焰。 穹庐似的天空,渐渐幽暗下来,先是近处的草树,然后是远处的山丘,都次第消融在苍茫的暮⾊中。随着阵阵秋风加深着征人⾝上的寒意,充満了紧张和敌意的⽩天,终于被倦怠的、沉寂的无边黑夜所代替。不过,眼下正是八月十八⽇——中秋节才去过三天,此因,片刻之后,一轮略见清减,却依然明净的皓月就从大海那边、从东边的山脊上冉冉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