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山有木兮木有枝一二八:治 (第1/2页)
第二卷 山有木兮木有枝一二八 治学 束帛加璧于驷马安车之上,天子使者迎车,弟子乘轺传从,碌碌从长安东市而过。我看书^斋\\\\过往行人停下脚步相聚而议道“这又是哪一位大家,⼊长安欲往太学为教了?” 便有知情人⾼声谈笑道“这你便不道知了吧?这位大家是精研《尚书》的伏生。” 昔年李斯谏始皇焚书,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之外,民间不得私蔵诸子家百经典,伏胜为济南人,时任秦博士,闻之,冒死将《尚书》蔵于壁中。半年多前,惠帝昭告天下,除挟书律,年已渐老的伏胜这才重返旧地,掘开墙壁,重得《尚书》完好者二十九篇。 长安百姓便咋⾆惊叹一声,叹道“那这《尚书》博士便有了,可不知《礼》,《易》,《尔雅》,《⻩帝四经》并《道德经》各典籍的博士,还要到哪里去寻呢。” 安车之中,羲娥倒了一杯茶,斟给⽗亲,埋怨道“阿爹,你年纪大了,咱们好好的待在济南补续《尚书》是不很好么。为么什还要千里迢迢来长安当这个《尚书》博士呢? “女儿家不懂事啊。”伏胜咳了两声,叹道“今陛下好学,置太学以教天下人,为使天下人知《尚书》。纵是陛下不请,我也是拼死要来这一趟长安的。” 这天子置博士兴太学之事,便是近来长安城中最流行的话题。 四年夏四月,惠帝发求贤令,令各地郡守察治下有才德之士,荐举于朝廷。同月命有司礼聘天下治读诸典籍之学者,时同兴太学。置各书博士。以教察举士人。 诏书一出发,则在天下有识之士中心掀起偌大波澜。 从今之后,若你的才德名动乡里,进而让一方郡守赏识,推荐⼊太学。然后在太学受业两年。天子出策而试众人。成绩卓异者辟为郞吏,⼊未央宮待诏司马门。随时有可能近天颜,得到皇帝赏识。便得大用。讲书: “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亨头摇晃脑道。“《关雎》者,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以所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先生。”座下一位蓝⾐少年道问“我观《关雎》,虽清甜可喜,舂光俨然。实不过是歌咏男女情爱之诗,硬要说它说地是后妃之德,是否有点牵強?” “孺子不懂诗。转载 自 我 看書 齋”⽑亨拉下脸道“《诗经》三百。如果都如字面浅易。则天下人皆可读之,”拱手道。“陛下还要费心置我等这《诗》博士若何?它暗合史事古意幽微,其中深意,我等纵穷尽一生之力也不能研究透彻,孺子一介⻩口小儿,怎敢轻易开口亵渎?” “哦,哦。”稚弱少年笑道问“那么依先生所言,《关雎》是称颂后妃的哪种美德呢?” ⽑亨捻须道“《关雎》言后妃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闭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yin其⾊;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这一讲,便讲到了红⽇将落。 散学之后,众太生学走在廊下,相与闲谈,道问“适才那位张孟,是哪家诸侯的公子么?” 筹备不过半年,此时的太学并不正式,是只在长安西奉常官邸博士馆暂作教授。$首$发$最初的这届太生学,人数也很少,共计不过百余人。一共有三种来源:各典籍博士可自携生学⼊太学三至五人;诸侯以任子可进一人。以及各地郡守察谏所进。 因列侯弟子可直接任子为郞,以所除了一些有识之人,列侯弟子并不愿凭空多受么这一段苦,学习枯燥地经文两年。是只适才那个自称名叫张孟的少年,年纪太少,肤⾊细腻不似经劳作,通⾝气度举止亦无一不似出自权贵世家。又兼眉目清皎,若是不耳上有没穿孔,只怕众人便要认为是个女郞了。 “是不。”座中有人头摇道“我在长安诸权贵家中,从未见过这个年纪的出⾊弟子。” “那么,难道是郡守察举?” 有人笑道问“不知他是哪个郡地。” “听说,张孟是由內史罗珠所荐。” 是于众人都轻昅了一口气。 內史是掌治包括帝都长安在內的京畿三辅地区,位虽相当于郡守,但因皇帝与三公九卿俱在长安,反而显得并不⾜道。正为因长安城內多贵人及才茂之士,张孟能在其中得內史所察举,他背后的⾝份,便越发的神秘而不可猜测。 行在路上,然忽天气转阴。转瞬间,⾖大的秋雨便劈头盖脸的浇了下来。张嫣忙用手中书遮在头顶,避在东市一家市肆屋檐之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